国家政策

解读二十大报告 | 医疗卫生关键词深度解读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0-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尤其对健康保障、生育、老龄化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明确意见。

 

 

解读二十大报告:医疗保障

报告指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根据我国2020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级,基本医疗保险是主体层,商业健保是补充层,大病救助为托底层。

 

2021年三项保险支出分别为24043.1亿元、4085亿元和619.9亿元,分别占保险总支出的83.6%、14.2%和2.2%。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商业健康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为基本医保的做补充,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促发展”,为高价值、高风险的创新医药提供发展动能,为基本医保无法支撑的社会问题提供补充解决方案。

 

在国家近年发布的各种文件中,也多次强调了商保的不可或缺,更是对其规模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到2025年达到2万亿,刨去各种险种类别差异,保费与赔付差异,这可以理解为未来3年健康险的市场需要至少需要翻一倍。

 

 

解读二十大报告:生育支持

由于观念变化、养育成本提高等原因,当前中国面临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新的人口发展形势,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七普”)结果,再次敲响少子化警钟: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1200万,总和生育率为1.3,达到历史最低。

 

具体到医药行业,则需要大力发展儿科医学,并促进儿童药品的研发生产,降低育儿成本,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其中,二十大代表、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名誉主任钱素云表示,儿科是一个大学科,因为它面对的是整个儿童群体,涉及五脏六腑各个系统的疾病,所以专业划分也特别多,因此,儿童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强的专业特点。

 

虽然目前我国家儿科发展有不够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等缺点,但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健康,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儿童专科医院的数量明显增加、儿科医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近年来也从大城市大医院向小城市逐渐铺开。越来越多的重症儿童得到更加及时、便捷的救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区域儿童医学中心的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等措施的实施,都促使优质的儿科医疗资源不断地扩容与下沉。

 

除此以外,随着新药审评审批、医保提速、基药扩容等政策的铺开,近十几年来,我国儿童药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251.1亿元提高到了2020年的948亿元,增长了3倍有余。2015年药政改革后,我国更是出台了鼓励儿童药开发的目录,还对符合条件的儿童药研发提供了优先审评等政策支持。

 

我国儿童药的临床试验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已由2015年的16个增加到了2020年10月下旬的102个。其中儿童罕见病用药的开发也在逐年增多,儿童罕见病用药的临床试验数量已经从2015年的6个增加到了2019年的13个。

 

 

解读二十大报告:应对老龄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由2012年的9.4%提高到了2021年的14.2%,全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已超过2亿人。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 

 

其中,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完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医养结合机构6492个,较2017年底增加76.7%;机构床位总数175万张,较2017年底增加176.9%。全国医养签约近7.9万对,是2017年的6.6倍。

 

便利老年人看病就医。印发《关于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老年友善文化、管理、服务、环境等方面方便老年人就医,推出设立老年人快速预检通道等10项举措,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529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431个,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超9000家。

 

 

解读二十大报告:中医药传承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总体呈现整体推进、多点突破、红利释放的良好局面。

 

201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文件中强调,发展中医药事业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台《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等部门规章等。 

 

中医药传承队伍的不断壮大也为中医药传承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截至目前,我国已有90位国医大师,201位全国名老中医,10位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我国培养了140位岐黄学者、149位青年岐黄学者,全国有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432个。

 

中药企业从事中药研发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创新中药的注册申请不断增多。中药创新药的临床申请(IND)由2017年的31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44个,今年上半年已达21个;中药创新药上市申请(NDA)由2017年的空白,2018年的8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19个。

 

我国中药审评审批工作也是整体向好,中药新药申报和审批数量明显增加,审评时限不断缩短,中药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批准上市中药新药12件,是近5年来获批中药新药最多的一年。

 

总而言之,习总书记的此次报告为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医药企业也应从中发现转机,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为我国医药健康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解读二十大报告:医疗卫生体系改革让老百姓病有所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报告时提到: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人员队伍建设、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农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全国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持续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22年5月4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工作任务包括:

1.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

2.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大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力度,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强综合监管。

3.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医防协同,加强医防协同,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4.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府投入激励作用,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接下来,全国将在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领导下通力完成今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并不断为老百姓的健康谋福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解读二十大报告:坚持动态清零新冠防控方针不动摇

在总结十九大以来五年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坚持动态清零,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只有坚持动态清零,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才能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面对史无前例、跌宕反复的世纪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

 

我们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期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疫情之下,我们办成一系列大事要事,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取得一系列重大战略成果,使“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证明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效能。

 

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因为这一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动态清零”是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防控方针: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追踪管理密接人员等,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救治患者。

 

“动态清零”通过快速精准的全链条防控措施,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尽快把疫情控制住,保证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和绝大多数人正常的生产生活。事实证明“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无论从确诊、死亡的数字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数据看,中国都是世界上防疫工作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并为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才保证了极低的感染率、病亡率。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才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运行。

 

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按照“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我们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和对病毒认识的深化,我们已经先后公布了九版疫情防控方案,我们的防控策略和举措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坚信,曙光就在前头,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