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传

被忽视的肝炎:戊型肝炎,竟然在悄悄伤害着卵巢……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0-21

戊型肝炎(Hepatitis E简称戊肝),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 HE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每年估计有2000万例HEV感染事件发生,其中330万例有症状病例,约有6万人死亡,全球范围内HEV的死亡率约为1-2%。

 

 

戊肝可母婴传播

戊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肝炎,可能导致女性不孕和孕妇流产,并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新生儿。

 

在既往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证明戊肝病毒对孕妇和胎儿的伤害,它会在胎盘中复制,导致胎盘的病理损伤并通过胎盘传播给婴儿。

 

比如,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E virus in the ovary and promotion of oocyte apoptosis in rabbits infected with HEV-4就记载了家兔在腹腔注射了戊肝病毒后,体内卵巢中发生的种种变化。

 

该文献表明,家兔在感染戊肝病毒28天后,就在能卵巢中检测出戊肝病毒的RNA,表明戊肝病毒已经侵入到卵巢中。

 

 

戊肝会伤害卵巢

戊肝病毒可导致卵巢内细胞坏死,引发炎性细胞的浸润。这些严重的病理变化可引起卵巢结构性损伤。

 

戊肝病毒还会引起卵巢中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等生殖细胞坏死,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损伤卵巢功能。

 

此外,戊肝病毒侵入卵巢后,不仅卵巢颗粒细胞中被检测出存在戊肝病毒抗原,卵巢内不同发育阶段的卵细胞也被检测出戊肝病毒抗原。戊肝病毒可在不同阶段的卵细胞中感染和复制,为戊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提供了依据。

 

甚至,不止是卵巢,戊肝病毒对女性,尤其是母婴群体,还有着更大的伤害。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戊肝病毒的孕妇出现凝血障碍,大出血、DIC 脑病和脑水肿的比例达70%,在妊娠期后3个月的致死率可能达到10%-39%。感染戊肝病毒后,死产或者新生儿死亡比例高达56%。

 

 

得了戊肝病症严重程度差异较大

戊肝大多数为急性自限性疾病,感染后可表现为从无症状感染、慢性戊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或急性重型肝炎,潜伏期为2-10周(平均5-6周)。

 

发病初期可出现持续数天的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腹痛、瘙痒、皮疹或关节痛等症状,病程一般持续1-6周,少数可致肝衰竭。

 

 

慢性戊型肝炎

最初HEV被认为只会引起急性感染,直到在器官移植受者中意外发现慢性戊型肝炎,慢性戊肝感染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慢性HEV感染是指检测到HEV RNA超过3个月。多数慢性HEV感染者无症状,有的患者肝酶学未见异常,有的患者只出现了轻度持续性肝功酶异常。免疫抑制个体感染HEV后可能有慢性病程,进展为肝硬化。近年来,戊型肝炎慢性化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急性戊型肝炎

急性戊肝的临床症状与甲肝相似,但是病情更重,病死率更高。有5%-30%的HEV感染者会出现急性的症状,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不适、腹痛和黄疸等症状,肝功能检测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其中大多为急性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时间≤1个月。

 

戊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卫生部颁布的《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008)》,具体如下:

 

1.血清抗-HEV IgM阳性,和/或抗-HEV IgG滴度增加两倍以上,和/或可检测到的HEV RNA。

 

2.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肝酶升高和/或黄疸和/或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瘙痒和恶心。

 

 

戊型肝炎的肝外表现

HEV感染不仅仅对肝脏造成损伤,同样会对病人的神经系统、肾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胰腺和生殖系统造成损伤。戊肝肝外表现打破了戊型肝炎仅是肝病的观念,HEV感染应当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

 

戊肝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神经痛性肌萎缩、脑炎、脊髓炎、肌炎。戊肝触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可能与免疫系统相关,同样地,线粒体凋亡也可能参与了HEV诱导的脑损伤。

 

戊肝相关的肾脏疾病主要有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戊肝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涉及到贫血,其中包括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冷球蛋白血症也被认为和戊肝感染相关,在戊肝感染患者中经常会检测到冷球蛋白血症。戊肝感染还能引起急性胰腺炎,对人的胰腺造成损伤。同时也有多项研究表明戊肝感染与男性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戊肝可能会导致男性不孕症。HEV可在男性睾丸中复制应当是考虑HEV感染引起男性不孕症机制的因素。

 

戊肝相关的免疫系统疾病主要有急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紫癜和甲状腺炎。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疾病被证实与戊肝感染相关,如心肌炎、皮肤坏死性小血管炎和炎症性肠病患者。

 

 

戊肝病毒主要是吃进去的

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暴发流行主要是由携带有戊肝病毒的粪便污染水源所致,散发则多由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猪肉、贝壳类海产品等)引起。

 

猪被认为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自然宿主,目前全世界各地均有从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肝中检测到戊肝病毒的报道,也有个别报道戊肝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或经血液传播。

 

流行性戊肝的病例多为青壮年,有明显的季节性,雨季和夏季是戊肝暴发流行的高发季节。散发性戊肝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相对高发,男性多于女性。

 

 

预防是最好的防治措施

1.避免病从口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餐具做好消毒。

 

2.接种戊肝疫苗加以预防,16岁以上人群均可接种戊肝疫苗,尤其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接种。

 

3.健康生活以增强个人体抗力。

 

 

戊型肝炎的治疗

当患有戊肝时,不用太过慌张,一般选择保守治疗。戊肝预后相对较好,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恢复良好,少数免疫低下或免疫抑制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治疗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同时,应忌酒和避免应用损肝药物。

 

尽管目前还没有药物批准用于治疗戊型肝炎,但大量的研究报道利巴韦林治疗戊肝重症化患者中取得良好的抗病毒疗效。

 

综上,尽管戊型肝炎大多是自限性疾病,但是由于存在基础肝病、老年人和孕妇人群中容易发生重症化和慢性化,应该加强疾病的防治,建议高危人群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