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2-09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进行传播,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外伤、烧烫伤、外科手术、慢性溃疡、感染等。
动物致伤感染破伤风杆菌的风险更高;严重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等)后破伤风发病率有所增加;还有因静脉注射吸毒而感染破伤风的病例报道。
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例如,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且伴有泥土或异物等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
01
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环境和受伤的过程,对伤口进行分类:
(1)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伤口;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2)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会阴等)的伤口;超过6h未处理的简单伤口。
(3)污染伤口:被污物、有机泥土(如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如动物或人咬伤)污染的伤口;已经感染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发生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02
仔细询问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给予患者适宜的预防方法。
03
破伤风的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被动免疫主要指将外源性抗体如HTIG、F(ab’)2或TAT注入体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短期应急预防。其特点是产生效应快,但有效保护时间较短:F(ab’)2、TAT保护时间一般只有10d,而HTIG也只有28d。F(ab')2与TAT相比,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低,安全性高。
既往未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为至少注射过3剂TTCV)的患者和接种史不明确的患者,如果出现不洁伤口或污染伤口,应肌注HTIG进行被动免疫。HTIG难以获得时,应当优先选择F(ab')2,其次选择TAT。
HTIG用量为250-500IU/次,单次注射,接种部位为大肌肉处(如臀部),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F(ab’)2或TAT用量为1500-3000IU/次,接种部位为大肌肉处(如臀部),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因F(ab’)2或TAT作用维持时间仅有10d,对伤口污染严重的患者,应考虑F(ab')2或TAT注射后1周再次注射。注射前应将1500IUF(ab’)2或TAT用10mL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进行皮内试验,皮内试验阴性方可肌内注射。注射F(ab’)2或TAT后,应当观察至少30min。如果皮内试验阳性,应当改用HTIG。
如果患者应当进行破伤风被动免疫,但无接种HTIG条件且F(ab')2或TAT皮内试验阳性时,可采用F(ab’)2或TAT脱敏注射:将F(ab’)2或TAT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min。第1次注射10倍稀释的F(ab’)2或TAT0.2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30min后即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30min后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将安瓿中未稀释的F(ab’)2或TAT全量作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病例最后一次注射F(ab’)2或TAT后,应观察至少30min。
04
破伤风的主动免疫
破伤风的主动免疫指将TTCV接种于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一般注射约2周后抗体才达到保护性水平。
从未接受过TTCV免疫的患者应连续接种3剂才能获得足够高且持久的抗体水平,全程免疫后的保护作用可达5-10年。对于未全程接种疫苗或接种史不明确的外伤患者,应尽快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以便获得长期保护。
文章参考引用:
【1】中华预防医学会.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56(6) : 726-734.
【2】王传林,刘斯,邵祝军,尹遵栋,陈庆军,马霄,马超,王青,王凌航,邓继岿,李艺星,赵智娴,吴丹,吴疆,张丽,姚开虎,高源,谢旭.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01):111-1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