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4-08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多见于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据报道,全球普通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 ~ 5)/1 000人年,亚太地区为(3 ~ 10)/1 000人年,并逐年递增2.5% ~ 5.0%。全球带状疱疹的住院率为(2 ~ 25)/10万人年,死亡率为(0.017 ~ 0.465)/10万人年,复发率1% ~ 10%。
VZV再活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创伤、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发热、高血压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恶性肿瘤等导致的免疫抑制等。50岁后随年龄增长,VZ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升高。
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水痘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损全部结痂。
预防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的目标是抑制VZV再激活从而预防带状疱疹、PHN和其他并发症。
目前,全球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zoster vaccine live,ZVL,Zostavax®)和重组亚单位疫苗(recombinant zoster vaccine,RZV,Shingrix®)两种。
2020年6月,RZV在我国正式上市,推荐用于50岁及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接种以预防带状疱疹。该疫苗包含重组VZV gE抗原和AS01B佐剂系统。RZV采用两剂间隔2 ~ 6个月肌内注射方式接种,通过激发gE特异性抗体和CD4+ T细胞发挥保护效应。有关RZV接种后10年随访研究发现,体液免疫水平是接种前的6.0倍,细胞免疫水平是接种前的3.5倍。
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 50岁的受试者预防带状疱疹的总体疫苗效力(VE)为97.2%,≥ 70岁的受试者为91.3%;针对PHN的VE在≥ 50岁的受试者中为91.2%,≥ 70岁者为88.8%。
对疫苗成分过敏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严重过敏者为疫苗接种禁忌。对正在发热者、患急性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建议暂缓接种,待恢复或病情稳定后接种。
RZV在我国为非免疫规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为接种部位疼痛、疲劳、寒战、发热等反应,建议接种前充分告知,知情同意后自愿接种。
文章参考引用: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55(12) : 1033-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