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5-11
纳米抗体是由比利时科学家于1993年在自然杂志中首次报道。
在羊驼外周血液中存在一种天然缺失轻链的抗体,该抗体只包含一个重链可变区(VHH)和两个常规的CH2与CH3区,但却不像人工改造的单链抗体片段 (scFv) 那样容易相互沾粘,甚至聚集成块。
更重要的是单独克隆并表达出来的VHH结构具有与原重链抗体相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与抗原的结合活性,是已知的可结合目标抗原的最小单位。
VHH晶体为2.5nm,长4nm,分子量只有15KDa,此也被称作纳米抗体(Nanobody, Nb)。
临床研究进展
目前已有三种治疗性纳米抗体获批,多种纳米抗体处于临床实验阶段。
01
纳米抗体用于癌症治疗
纳米抗体优异的肿瘤穿透能力、识别独特抗原的能力等优势使其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一个有极大潜力的候选者。纳米抗体癌症治疗的一个途径是开发CAR-T细胞,表达肿瘤抗原特异性的纳米抗体。
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并对其进行基因修饰,使其表达肿瘤抗原特异性纳米抗体,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从而使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分子、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识别诱导细胞凋亡、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等机制结合并中和肿瘤细胞。
2018年,针对癌症生物标志物B细胞成熟抗原的Nb CAR -T 细胞候选物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它成功地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并进行了进一步的II期试验,在首次给药4年后进行的随访研究也显示,CAR-T细胞具有良好的长期安全性和持久性。
基于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的成功,这种Nb
CAR-T细胞候选药物(更名为Ciltacabtagene
autoeucel)于2022年2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02
纳米抗体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纳米抗体在治疗应用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领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2018年,Caplacizumab被欧盟批准用于治疗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一种罕见的凝血疾病),这是纳米抗体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成功。不久之后,在2019年,Caplacizumab也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消费者处方。
另一种已经进入商业市场的纳米抗体治疗药物是Ozoralizumab,截至2022年9月,以TNF- α为靶点的Ozoralizumab在日本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03
纳米抗体用于抗感染
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广泛候选纳米抗体相反,几乎没有针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的治疗候选纳米抗体。然而,也有一些针对传染病的纳米抗体治疗药物的报道,如针对轮状病毒的VHH 203027治疗腹泻和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的ALX-0171。目前暂未获得积极进展。
此外,一种用于治疗空肠弯曲杆菌感染的纳米抗体候选药物LMN-101已被报道,目前正在进行2期试验。
治疗性纳米抗体的缺乏并不意味着纳米抗体不适合开发治疗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的疗法,而是表明这一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来源引用:抗体圈、百度百科等